从林业供给侧改革看森林康养的社会价值
森林康养是传统养生和现代预防医学相结合的发展成果。对于社会大众来说,是新型的健康生活方式;对于林业部门来说,是从供给侧改革着手向森林经营发展的新方向;对于实业家来说,是健康服务业中的一个新业态。人们对森林康养的了解和认知,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森林景观好看、森林空气好,而是现代医学佐证了的森林生态的健康服务功能。为推进森林康养发展,确需了解森林康养的好处,总结、宣传其积极意义和社会价值。
森林康养是生态服务价值的彰显方式
2016年我国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5万亿元,证明了森林生态有着巨大的服务价值。
郁郁葱葱、景色宜人的林相,其生态服务价值不只是水土保持、环境改善、气候调节、景观欣赏等效益,同时还有森林生态带来的长远经济效益。以景观欣赏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旅游发展目前已经成熟,这是目前传统旅游方式森林生态利用上有项目支撑、有经济收益的主要取向。但重复性的看风景这个状态是不能持久的。
与传统旅游的取向比较,森林康养有依托于植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,有根植于传统养生的深刻启发,有依靠现代森林医学的科学实证,森林生态的健康服务价值显而易见。经森林医学实证:去森林里住三天两晚,在森林里慢步、冥想、静坐,可以增加自然杀伤细胞、抗癌蛋白。抗癌蛋白增加后最短可维持7天、最长维持一个月时间。推进森林康养,引导城市居民去森林呼吸、运动、游憩,并力促城市居民把这种森林活动当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,森林生态的健康服务价值就能得到充分体现。认识和把握森林的服务功能和价值,于生态有益,于民生有利,于行业有誉,一举数得。
森林康养是林区精准扶贫的具体抓手
扶危济困不仅是人文功德的体现,也是文明社会中政府的重要职责。林区往往资源好、生态好,但交通不畅、信息不灵,林农的技能不多、技术水平也不高。传统经济模式下,农业的比较效益差、林业的劳动收益也大大低于社会平均劳动收益,林区经济发展始终差一截。
怎么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,使林区老百姓逐步脱贫致富呢?
森林康养模式的推出,搭建了一个精准扶贫、使林区老百姓逐步脱贫的有效载体。林区林权分散,居住也分散,这是客观现实。但目前政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,又制定了不少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,整合各方优势发展森林康养,可促进林区经济发展。对部分离中心城市不太偏远的林区贫困村,通过连片建设片区森林康养基地的模式,有效整合森林资源,联合建设康养步道等必备的基础设施,通过农房改造、新农村建设,提升林农乐的食宿条件,使林区具备发展森林康养的主要条件。通过农村医疗卫生的发展来完善、提供医疗服务;或者与大的医院合作,让他们到林区开设康复医疗或常规医疗服务点;或依托互联网医疗资源,使林区具备森林康养的医疗保障。如果政府进一步协调,完善交通道路、各类通信、网络设施,林农通过接纳康养对象,就有了收入,致富就有了基础;对于贫困村,不仅面貌得到改善,脱贫也有了产业的支撑。
森林康养是林场发展的必然选择
中国林场众多,无论规模大小、所属管理层级的高低,管理范围广泛,从业人员都不少,而且部分林场的历史包袱仍未完全卸载。自两大工程(天然林保护、退耕还林)实施以来,国有林场特别是老的森工企业主要靠“天保”工程的资金生存。部分条件好的企业则做了一些经营性项目,包括森林旅游。但是企业发展没有新的门路,老森工的部分包袱依然拖累着企业的发展。近两年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国有林场(林区)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任务。改革应根据不同条件,或定位为事业单位,或走企业经营的路子。无论什么渠道,“砍树人”只能变成“管树人”,即使管护的是商品林、用材林,可以砍树挣钱,但其采伐也是有限的。四川省有《天然林保护条例》,但是天然林禁伐的法定依据,靠部分采伐木材来补充养人的路子走不通。从多年开展的传统森林旅游路径来看,可以继续走,但发展动力已逐渐减弱。
审时度势,国有林场的经营发展必须拓展思路,应对城市居民巨大的健康需求,发展森林康养是一条有效的发展路径。同时,国有林场也是企业,城市居民有健康需求,林场从供给侧角度去谋求新的发展路径,也符合当前整个经济发展方向。森林康养,对于国有林场来说,是有起步基础的:一是有生态旅游的经验,食宿方面有条件;二是有现成的森林景观可利用,通过林区建设项目的结合,可以完善步道等设施;三是护林工人对当地的树木及其特性熟悉,加补康养引导员的知识和方法的培训,可以转岗就任新的角色;四是不少管护站所过去的木材堆场、职工住宅、管理用房闲置弃置的多,有一定的用地条件,适当改建或修缮后作为森林康养驿站,可以减少用地矛盾和资金压力。
文章来源:《预防医学情报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yfyxqbzzzz.cn/qikandaodu/2021/0804/617.html
上一篇:新形势下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
下一篇:校园欺凌的预防研究